• 开放时间:上午8:30—下午4:30   门票:20元/人次
  • 咨询电话:0512—52786639      游览须知
  • 当前位置:主页 > 翁氏故居 > 瓶隐新貌
    瓶隐新貌
    瓶隐新貌
    • 来源:翁同龢纪念馆
    • 发布时间:2019-11-20
    • 点击:7546

    1、瓶隐庐

            瓶隐庐在虞山西南麓鹁鸽峰下谢家浜。翁同龢开缺回籍后隐居于此。翁同龢自题曰“瓶隐庐”,寓守口如瓶及隐于瓶中之意。2007年,经过整修后辟为瓶隐庐纪念馆。

     

     



     









    2、翁氏祠堂

            同治十二年(1873),翁同龢与其次兄翁同爵丁忧回籍,在虞山鹁鸽峰山麓谢家浜建墓庐,谓之“丙舍”,以供翁氏后人上坟祭祀休息之所。





    3、揽翠楼

           “揽翠”楼之名取自《重修常昭合志》中对瓶隐庐的描述:“登楼揽翠,开轩面湖,具有山林胜致”。





    4、紫芝白龟之室

            此为翁同龢的书房。常熟兴福寺山涧产绿毛龟,宝岩、三峰一带出灵芝,有紫芝、赤芝、玉芝等。翁同龢曾得一紫芝、一白龟。《宋史.乐志》记载:皇帝每逢正冬朝会,升座举酒,奏《白龟》、《甘露》、《紫芝》、《嘉禾》、《玉兔》五瑞各一曲。翁同龢因此将所得“二宝”,题为室名。







    5、乾坤一草亭

            翁同龢自题“乾坤一草亭”,取自杜甫《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》之诗句。元代李孝光的《水调歌头》词中有:“月来印千水,云去露千山。乾坤一草亭耳,为我洗愁颜”。





    6、渫井

           瓶隐庐围墙外有翁同龢开凿的水井,于井栏亲书“渫井”二字,取不污之意。后其甥俞钟銮引《易经》“井渫不食,为我心恻” 之语,认为取名“渫井”会有讪谤朝廷之嫌,翁氏遂命人连夜将此井栏沉入尚湖。“渫井”现留存完好。





    7、碑廊
     

         书房右边是一条碑廊,碑廊所展示的是翁同龢的书画扇面和虞山写生小品。





    8、院内小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