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24日,翁同龢纪念馆和叁和美术馆主办、天地源·金兰雅苑协办的“翰墨金兰——颜真卿拓本特展”在常熟开幕。
一场跨越1100多年的“隔空对话”
也由此展开…
颜真卿
在中国书法发展的道路上,颜真卿作为开创新一代书风的大家,在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本次展览的颜真卿10组名碑原拓本真迹,
源自“多宝塔碑”“颜勤礼碑”
2个国宝级文物,
以及8个国家一级文物。
其中,“颜勤礼碑”出土于民国时期的1922年,“王琳墓志碑”出土于上世纪末的1996年,“郭虚己墓志碑”出土于新世纪的2003年。
▲部分展品
颜真卿与翁同龢
翁同龢
江苏常熟人,曾任同治、光绪两朝帝师,晚清著名政治家、书法家,被称为“同光第一书家”。
翁同龢的书法用笔纵横跌宕、力透纸背,有颜真卿风骨。他在担任陕西学正期间,更是多次拜谒西安颜真卿碑林,领略过本次展览中其他7大主题的碑文真迹。遗憾的是,因“颜勤礼碑”“王琳墓志碑”“郭虚己墓志碑”原碑出土年代较晚,翁同龢即便作为清代学颜真卿书法第一人,也无法得见这三幅颜真卿书法真迹。
▲颜勤礼碑
此次在翁氏故居举办名碑原拓本真迹展览,可谓“弥补”了翁同龢当年的遗憾。
在中国书法发展的道路上,颜真卿作为开创新一代书风的大家,在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其书法作品宽博雄厚,正气凛然,深藏着华夏灿烂的文化底蕴和他尽忠报国的精神追求。翁同龢作为颜真卿的崇拜者,在研习颜氏高超书法技法的同时,也传承着前人“惟有忠孝垂千秋”的高尚品质。
翁同龢与颜真卿不仅都是书法大家,也都是所处时代的经邦济世之才。颜真卿将内心的豪情壮志寄身于笔毫之间,实现了我国书法从“优美”向“壮美”的格局提升;翁同龢则将自己的平生所学融入于纸墨之中,集历代书法所长。颜真卿在安史之乱中抗击叛军乃无双国士;翁同龢在清末变法中积极举荐维新派人才,为国之栋梁。
颜真卿与张旭
展览中,除了“颜勤礼碑”“颜氏家庙碑”等知名度颇高的原拓外,“王琳墓志碑”原拓在虞城也格外引人注目,作为本次展览中存世最早的颜真卿真迹,其背后更有着一段与颜真卿师承的奇妙渊源。
“王琳墓志碑”的作品成书于颜真卿33岁,当时其书法风格尚未成型,正跟随其师“草圣”张旭等虚心求学。而张旭在历史上曾担任过常熟县尉,本市举办的这场书法展便有了非同凡响的师统传承之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