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开放时间:上午8:30—下午4:30   门票:20元/人次
  • 咨询电话:0512—52786639      游览须知
  • 当前位置:主页 > 首页资讯 > 馆内简讯
    首页资讯
    馆内简讯
    展览资讯:翰墨金兰——颜真卿拓本特展
    • 来源:翁同龢纪念馆
    • 发布时间:2022-07-01
    • 点击:918
     


    6月24日,翁同龢纪念馆和叁和美术馆主办、天地源·金兰雅苑协办的“翰墨金兰——颜真卿拓本特展”在常熟开幕。期间,来自西安叁和美术馆的颜真卿10组17件名碑拓本真迹,以及《祭侄文稿》高清墨迹复制品,于翁同龢纪念馆松禅艺苑向本市书法行家及爱好者展示,多为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拓本真迹。一场颜真卿与翁同龢两位书法名家之间,跨越1100多年的“隔空对话”也由此展开……

         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陈根远

        向现场观众介绍展览


     

    叁和美术馆馆长高安林

    向现场观众介绍展览

     


    在中国书法发展的道路上,颜真卿作为开创新一代书风的大家,在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其书法作品宽博雄厚,正气凛然,深藏着华夏灿烂的文化底蕴和他尽忠报国的精神追求。翁同龢作为颜真卿的崇拜者,在研习颜氏高超书法技法的同时,也传承着前人“惟有忠孝垂千秋”的高尚品质。


    翁同龢

    《录颜真卿送刘太冲序》

  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     

    翁同龢

    《录颜真卿与卢仓曹帖》

  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
    翁同龢,江苏常熟人,曾任同治、光绪两朝帝师,晚清著名政治家、书法家,被称为“同光第一书家”。在其书法创作中,“要以得鲁公者为多”。在持久的揣摩中,最终以颜体书风打通碑帖,渐而创造出平淡中见宽博的“帖底碑味”的独特书风。从本朝学颜的书家如刘墉、钱沣、何绍基那里,他也获得不少启迪。翁同龢对唐朝中兴之臣颜真卿的人格风范赞叹有加,慕其人进而爱其书,其书法博采众长,气息淳厚,堂宇宽博,为后世所推崇。他在担任陕西学政期间,更是多次拜谒西安颜真卿碑林,领略碑文真迹。


    翁同龢《录颜真卿争座位帖》

  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     

    翁同龢《录颜真卿自书告身》

  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
    临古是历代书法家习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,翁同龢在日记中详细记述了自己的临颜历程:“写《郭家庙》,以悟其细筋骨处”,“以《争座》付装,终日观帖,有沉溺之意,戒其失足与酒色等耳”,“临颜书,悟得如锥划沙乃顿挫之诀,俟它日印证”。

     


    颜真卿    56岁《争座位帖》   清拓

    来源:“翰墨金兰·颜真卿拓本特展”


    身为两代帝师,翁同龢常接触到一些藏书家、书法家、金石学家,闲暇之余常同他们往返京城琉璃厂,赏碑谈画、啜茗谈心。看到心仪拓本时,经常重金购入。

    他在日记中记录:“以百千得明拓《颜家庙碑》”;“得颜鲁公《华岳题名》,梁闻山藏本;又《臧公碑》,虽旧,惜残失过多”;“购得包刻《鲁公三表》、《渤海藏真》内褚《千文》。


    颜真卿    71岁《颜勤礼碑》   民国拓

    来源:“翰墨金兰·颜真卿拓本特展”


    翁同龢时常将自己从友人那里借阅、收集到的不同版本的颜真卿佳作通过题跋、观款、印章等方法进行对比考证,辨其真伪以及版本的来源。


    而遇到朋友们手中的珍品拓本,翁同龢也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和艳羡,“杏农持示宋拓《争坐位帖》,肥泽可掬,大胜余本”;“伯寅示唐石《麻姑》小字记,较之停云刻有天渊之别,余所收秦氏本真不足道矣”;“龚生伯新(心铭,亦号景张,庶常)以所藏周芝台《虞庙堂》、张叔未《八关斋》并旧拓颜书《东方画象赞》三种见示,皆尤物也。”


    咸丰十一年辛酉(1861年),翁同龢在拜访好友孙如僅(号松坪),得见颜真卿的《自书告身》,他称赞道:“是内府物,前有纯庙御书十余行,隔水绫上复嵌御书数小行,后有米友仁、蔡襄、董其昌三跋,又朱朗白一跋。颜书墨彩已脱,细视精神四映,有怒猊抟石之势,叹其神勇,小字尤极开阖之妙,与《麻姑坛》小字本极似,神物也。”

    颜真卿    72岁《颜氏家庙碑》   清早拓

    来源:“翰墨金兰·颜真卿拓本特展”


    治二年癸亥(1863年),翁同龢于博古斋见杨协卿(绍和)所藏宋拓《争坐帖》,称其“令人目眩神夺,希世宝也。”《争坐帖》是覃溪先生旧物,墨光如镜,较寻常所见本肥泽数倍,“出”字亦泐,首页有覃溪题字,后幅有十余页,非一年书,内称在江西学政时舟过□滩触石,行箧皆入水,是帖在焉,为留半日,逐页整治,至试院曝干,益觉神彩焕然,有诗记之,谓真是升山落水本矣。又临董香光跋,又称曾得一本较此为逊,以为斋中之副。帖尾先有蒋衡一跋,馀皆覃溪同时人题跋,不能遍识矣。贾人云是帖归徐星伯,后质于厂肆典古斋,数年前为杨至堂丈购去。)


      颜真卿    46岁《东方朔画赞》   晚清拓

      来源:“翰墨金兰·颜真卿拓本特展”


    此次,“翰墨金兰·颜真卿拓本特展”在翁同龢纪念馆举办,也是一场将颜真卿与翁同龢的精神世界实现共通的“隔空对话”。

    现场不仅可以欣赏众多年代久远的原拓珍品及高清墨迹复制品,还可以领略张旭、颜真卿、翁同龢之间的“师风”延续之涵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“翰墨金兰·颜真卿拓本特展”现场